• <bdo id="06ya2"><center id="06ya2"></center></bdo>
    <bdo id="06ya2"><center id="06ya2"></center></bdo>
  • 官方微信 手機客戶端

    高密論壇

    搜索

    “負債620萬,人在街頭啃饅頭”?全網刷屏!真相是…

    0
    4151
    半曲琴弦 發表于 2023-3-17 10:38:20 來自手機 | 來自山東
    近日,
    某短視頻平臺上出現許多
    號稱“負債百萬”的人
    在成都街頭啃著饅頭,
    訴說個人負債故事。

    這類視頻內容人設、文案和口號雷同,
    通常以“欠債、眾叛親離、
    重新奮斗”為主線展開,
    獲得流量關注后,
    再通過打賞、帶貨、賣課、
    加盟等方式“翻身上岸”
    最后達到賺錢目的。

    對此,不少網民調侃稱,
    “這是一條街都在拿著饅頭,
    架著手機和補光燈搞直播吧”
    “一看就是故意寫的劇本”,
    也有觀點指出,
    這類虛假信息視頻   
    將會損害城市形象。


    相關截圖 圖源網絡

    警惕“欠債風”
    背后的流量生意

       對此,四川共青團在官方賬號發布提示稱:
       警惕“欠債風”背后的流量生意!嘩眾取寵收割流量的方式不會長久,賺取流量的方式應該有下限!


       抖音官方也對此高度重視,通過官方賬號“抖音黑板報”發布公告稱:

       近日,平臺在日常巡查中發現,有極個別用戶發布創業失敗同質化賣慘視頻,已對此類賬號進行了嚴格處理。


    鄭重提示

       中央網信辦近日發布通知:

       按照2023年“清朗”系列專項行動計劃,將開展為期兩個月的“清朗·從嚴整治‘自媒體’亂象”專項行動,聚焦社交、短視頻、網絡直播等類型重點平臺,針對“自媒體”造謠傳謠、假冒仿冒、違規營利等突出問題,堅決打擊,從嚴處置。

       從嚴整治“自媒體”利用弱勢群體進行流量變現,包括哄騙、利誘老年人擺拍視頻、開設直播,騙取網民點贊、打賞、捐贈等;欺騙、引誘殘障人士,通過賣慘、惡搞、虐待等違法失德方式博取流量等。

    民政部:
    “擺拍式慈善”違法,
    當心受騙

       近期,還有一些短視頻主播假借開展公益慈善活動之名,進行“擺拍式慈善”“表演式慈善”,騙取廣大網友的同情和善款。

       近日,某短視頻主播發布了多條其在四川涼山“行善”的視頻。在一條視頻中,一名老人和小女孩住在簡陋的房子里,博主稱女孩是老人撿來的孤兒,兩人相依為命,引來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要捐助。后經當地多名村民確認,該博主的多條視頻內容均是“擺拍”。在另一條視頻中,博主自稱“資助”一名老人3000元,但拍完后又收回了2800元。

       近年來,諸如此類的“擺拍式慈善”“表演式慈善”屢屢發生。為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,凈化慈善事業發展環境,3月14日,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發出提示,提醒公眾注意“假慈善、真行騙”。

       “擺拍式慈善”“表演式慈善”等假慈善行為嚴重違背慈善本意,有的甚至涉嫌詐騙。有主播因此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,也有主播因此獲刑。廣大網友要提升防范意識,通過正規渠道奉獻愛心或尋求幫助,切勿掉入假慈善陷阱。

       有關網絡平臺要按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》《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》等有關規定,對涉及慈善活動的內容加大審核力度,切實防范一些主播通過造謠、炒作、制造“悲情戲”、踐踏求助人尊嚴、侵害受益人隱私等違反法律法規、違背公序良俗的手段,蓄意制造輿論“熱點”,傳播不實信息的行為。

       社會公眾如發現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之名牟利、違法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,可以向民政部門、其他有關部門或者慈善行業組織投訴、舉報。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,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。

    來源:錦觀新聞、成都日報、成都網絡辟謠、中國網信網 、四川共青團、抖音黑板報、北京日報
    回復

    使用道具 舉報

    全部回復0 只看樓主

    發表回復

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

    本版積分規則

    聯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    亚洲三级无码片
  • <bdo id="06ya2"><center id="06ya2"></center></bdo>
    <bdo id="06ya2"><center id="06ya2"></center></bdo>